本報濟寧訊(通訊員 宋振鑫 鄭寧)濟寧市國有資產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面對新時代、新形勢、新要求,高點定位,全力出擊,逆勢而上,全面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。
集中資源,助推主業高速發展
濟寧國投立足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職能,以“基金化”模式為核心,開展產業投資、股權運營及資產管理等業務。依托惠達投資、科創投資、投資中心、惠寧投資4家企業,參與設立政府引導基金、產業投資基金等各類基金44支,基金規模達到193億元,累計投資項目102個。
依托濟寧國投投融資平臺優勢,全面拓寬金融服務。在山東自貿區成立惠金融資租賃公司,完成8億元融資租賃直租業務;成立了惠誠典當公司,成為自2018年典當業務行業監管轉入金融監管局以來,全省獲批的第一家典當牌照公司;收購了德利小貸公司,幫助中小企業和個人拓寬融資渠道,提供金融服務;在深圳設立惠寧投資公司,積極拓展高端客戶,開展金融創新。與全國500強深圳怡亞通、濟寧高新區合作,成立濟寧怡亞通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,開展供應鏈金融,不斷加固國有資本底板,厚植企業高質量發展動能。
聚力改革創新,激發干事創業動力
大力開展企業重組整合,按照主業相近、行業相通、產業相連的原則,將14家權屬企業劃分為投資、金融、資產管理、糧食物流、醫藥健康、現代服務六大板塊,采用股權運作、價值管理等方式,清理退出一批、重組整合一批、創新發展一批,實現國有資本的形態轉換,集中資源要素投向更需要國有資本集中的行業和領域。暢通業務重整、注銷出清等路徑,處置完成“僵尸”企業22余家。對營利能力較弱的7家企業股權、8家參股基金進行退出。通過壓縮管理層級,合并同類項,攪動慵懶低效的惰性,暢通身輕體健的血脈。
為推進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,堅持因業施策、因企施策,采取社會吸取融資、改良股權等方式,錨定投資者,增強企業發展活力。以服務業板塊為突破口,以專利作價出資,開創全省先河;與山東魯源集團、山東水發集團實現強強聯合,通過與省級國企的“資源整合”和“優勢互補”,提升自身市場競爭力和盈利能力,為企業發展搭建更高的平臺。
全面深化“三項制度”改革。深化企業內部人事制度、勞動制度、薪酬制度改革,實現管理人員能上能下、員工能進能出、收入能增能減。
嚴抓企業管理,降本增效創效益
從嚴加強內部管理。把從嚴治企落實到企業的各個方面,按照統一制度規范、統一工作體系的原則,制定濟寧國投章程和“三重一大”決策制度,14家權屬企業對應各自權限,分別制定本公司的章程和“三重一大”決策制度。一級公司定位為戰略管理中心、資源共享中心、風險防控中心,實施以戰略規劃統一、企業文化統一、組織人事統一、財務管理統一、投資決策統一為主要內容的“五統一”管理模式,二級公司實施包括產、供、銷統一在內的“八統一”管理模式。三級公司定位為成本中心,是生產經營、成本控制、利潤創造的基本樣本單元。
不斷優化管理流程。強化崗位職責,實施管控體系的創新和流程再造,梳理完善工作流程46項,做到管理制度化、制度流程化、流程信息化。強化財務管理,實行財務總監委派制,強化資金“統貸統還”和“收支兩條線”管理,全年累計歸集資金31億元,實現直接和間接收益620萬元。
“三個強化”,保障各項工作邁上新臺階
強化人才保障。濟寧國投秉承“以人為本”的原則,始終重視人才的使用和適用,大力選賢任能,開展公開招聘5次,招聘各類人才120余人。通過深圳、濟南子公司,吸納投資、金融等高層次專業人才,打造專業化的投資團隊。建立后備人才庫,加強跟蹤培養,累計組織財務專題、投融資專題培訓30余期,培訓人數1600余人次。
強化資金保障。積極與金融機構對接,先后與28家銀行建立業務聯系,與建設銀行簽署10億元戰略合作協議。2019年以來,累計獲得銀行等金融機構授信金額20.05億;銀行等金融機構融資到位資金10.15億元;獲批政府專項債1.2億元,推進江北糧食物流園建設。積極對接券商和評級公司,爭取實現AA主體評級,為公司在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奠定基礎。
強化風險防控。建立健全風險防控體系,完善投資決策、執行、后評價等事前、事中、事后管理機制,嚴格落實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。切實發揮內部審計風險防控效能,讓審計參與到投資全過程。健全完善投資管理信息系統,實現投資信息與財務信息、產權登記信息聯動,提升投資信息動態監測能力。強化負債約束和資金信用管理,嚴禁超越財務承受能力的投資行為,進一步加強對參股投資企業管理,嚴控非主業投資比例。